Skip to main content

【TCM & Western Medicine】便秘 Constipation

便秘 Constipation

【TCM & Western Medicine】便秘 Constipation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 

正常人1天排便1次,少数人2-3天排便1次或者每天排便2-3次,但只要粪便成形,没有排便困难的,都属于正常范畴。


内容:

  1. 病因 & 病机 (中西)
  2. 治疗
    1. 【西医】
      1. 普通便秘
      2. 粪便嵌塞
    2. 【中医】
      1. 诊断要点
      2. 辩证分型
      3. 中成药
      4. 简便方
      5. 其它疗法
  3. 饮食调理
    1. 日常饮食
    2. 润肠汤---改善虚秘体质
  4. 穴位按摩
  5. 参考资料来源


1. 病因 & 病机

【西医】

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

  • 器质性:由胃肠道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所引起
  • 功能性:排除器质性便秘后就是功能性便秘

*多数为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分为排空迟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

排空迟缓型:

  • 肠道传输速度慢,结肠运动无力,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运动的速度偏慢
  • 因此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长,水分被过分吸收,粪便干硬成块
  • 表现:便意不明显、排便次数少、粪质坚硬,因此排便困难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

  •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是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和直肠感觉传导异常
  • 因此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有排不尽或坠胀感

混合型:

  • 兼具两者特点


💩粪便嵌塞💩

  • 是一种严重的便秘,是大量坚实的粪便聚积在直肠内无法排出
  • 表现:难以忍受的下腹痛,直肠胀满和肛门不适、坠痛等,有严重的里急后重感。
  • 严重的粪便嵌塞:出血、溃疡、痔疮、肠梗阻
  • 在老年人或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
  • 注意:在用力排便时会有水样粪质绕过粪块从肛门排出,称作“假性腹泻”


【中医】

便秘的病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

a. 燥热内结

  • 体素阳盛,肠胃积热,以致津液耗伤,肠道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

b. 津液不足

  • 阳虚体弱,阴寒内生,留于肠胃,于是阳气不通,津液不行,故肠道艰于传送,从而引起便秘。

c. 情志失和

  1. 忧思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
  2. 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

    • 气虚:大肠传送无力,
    • 血虚:津枯不能滋润大肠,甚至损及下焦精血,以致本元受亏
      • 真阴一亏,肠道失润而更行干槁
      • 真阳一亏,则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均使大便排出困难,秘结不通

小总结

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引起便秘。


2. 治疗

虽然便秘看似不严重,但是却很困扰。每日如果顺畅地排出成形的大便,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件天大幸福之事!

【西医】

普通便秘

  • 容积性泻药(果胶)
  • 盐类泻药(硫酸镁)
  • 润滑性泻药(开塞露、液体石蜡)
  • 渗透性泻药(乳果糖、聚乙二醇)
  • 刺激性泻药(番泻叶、酚酞、蓖麻油)


粪便嵌塞

  • 润滑性泻药(开塞露、液体石蜡)
  • 采用灌肠方法给药,但注意给药深度需要越过粪便嵌塞处
  • 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
  • 注意:不可直接大剂量泻药伺候,使结肠内容物快速下行,造成堵塞上方肠腔内压力急剧增高,反而易发生肠梗阻甚至穿孔!


泻药无效,则

掏挖粪便:

  • 在医用手套外用石蜡油润滑,手指轻柔地插入直肠将粪便捣碎掏出。
  • 缺点:可能损伤直肠粘膜

结肠灌洗仪:不建议

  • 缺点:
    • 费用昂贵,操作繁琐,普及度不高
    • 可能加重患者的腹胀,且灌肠管通过嵌塞的粪块时需要施加推力,可能损伤肠壁


【中医】

i. 诊断要点
  1. 排便不畅,粪质干燥坚硬。
  2. 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
  3. 可伴腹胀、腹痛等症。
  4. 体检一般无明显异常。

ii. 辩证分型

a. 便秘实证:

l.  热秘症状

大便干结:胃为水谷之海,肠为传导之官,若肠为积热,耗伤津液

口干口臭,面红身热: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

腹胀腹痛:热积肠胃,腑气不通

小便短赤:热移膀胱

舌红苔黄或黄燥:热已伤津化燥

脉滑数: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

  •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可感到)
    • 病症:(过于滑大)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 主实热:热盛血行加速,脉来滑数
  • :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 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 实热证:脉数有力
      • 虚热证:脉细数无力。


💪治则:清热润肠

💪方药:麻于仁丸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9克、厚朴6克、火麻仁20克(打)、杏仁12克、白芍10克

随症加减:

  • 积热重者:加黄连3克、芒硝9克(冲)👉清热通腑
  • 津液已伤,口干欲饮者:加生地12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 👉 养阴生津
  • 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芦荟3克、栀子12克 👉 清肝通便
  • 热伤血络,出血者:加槐花12克、地榆15克 👉 清热凉血。


其它:

【方剂学】寒下剂--大承气汤 Major Purgative Decoction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

【方剂学】寒下剂--大陷胸汤 Da Xianxiong decoction 👉大结胸证

【方剂学】润下剂--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Cannabis Seed Pill 👉 脾约证

【方剂学】攻补兼施剂--增液承气汤 zengye chengqi tang 👉 阳明热结阴亏证


2. 气秘症状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传导失常

暧气频作,胸胁痞满: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

腹中胀气:糟粕内停,气机郁滞

纳食减少:肠胃气阻测脾气不运

苔薄腻: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

  •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均匀成片,紧贴舌面,中厚边薄,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
  • 浊邪内蕴,阳气被遏,主湿浊、痰饮、食积

脉弦: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

  • :脉力较强、脉道较硬、两端绷紧,触手点长
    • 主肝胆病、疼痛、痰饮、虐疾——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
    • 胃气衰败——脉弦劲如循刀刃


💪治则:顺气解郁,行滞通便

💪方药:六磨汤加减

木香10克、乌药12克、沉香3克(吞)、生大黄9克(后下)、槟榔12克、权实12克、香附12克、柴胡9克

随症加减:

  • 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加黄芩12克、山桅9克 👉 清热泻火
  • 痰阻气闭,咽中梗者:加全瓜萎12克、芒硝9克(冲)👉 化痰通腑。


其它:

【方剂学】温下剂--大黄附子汤 Rhubarb and Aconite Decoction 👉 寒积里实证


b. 便秘虚证:

3. 气虚症状

大肠传送无力,虽有便意,临厕须竭力努挣,而大便并不坚硬:气虚为肺脾功能受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

挣则汗出短气:肺卫不固,腠理疏松

面色白,神疲气怯: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

便后疲乏:气虚

舌淡苔薄

  • 淡舌:比正常的舌色淡,主气虚、血虚、阳虚
    • 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较弱,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舌头
  • 苔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
    • 正常 / 疾病初起,病邪在表

脉虚: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 :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 迟而无力多阳虚
    • 数而无力多阴虚
      • 气虚:无力推运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
      • 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故按之空豁
      • 血虚:不能充盈脉管,则脉来无力。


💪治则:益气润肠

💪方药:黄芩汤加减

黄芪20克、党参12克、陈皮9克、火麻仁20克、白蜜12克(冲)、白术15克

随症加减:

  • 气虚下陷脱肛者:加升麻12克、柴胡9克、桔梗6克 👉 益气升举
  • 气虚兼阴虚,伴有口于,舌红者:可加麦冬12克、五味子9克、太子参12克 👉 益气养阴


其它:

【方剂学】攻补兼施剂--黄龙汤 Decoction of yellow dragon with supplements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4. 血虚症状

大便秘结:血虚津少,不能下润大肠

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血虚不能上荣

心悸:心失所养

头晕目眩:血虚不能滋荣于脑

舌淡:比正常的舌色淡,主气虚、血虚、阳虚

    • 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较弱,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舌头

脉细涩:为阴血不足之象

  •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 病症:多见于气血两虚或湿证。
    • 气血两虚:脉来细小且无力
      •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故脉来细小且无力。
  • :脉形细、流速慢、不流畅。
    • 病症: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 脉涩而无力:虚证----精血亏少,津液耗伤,脉管失濡润,血行不畅


💪治则:养血滋阴,润燥通便

💪方药:润肠九加减

生地12克、当归12克、火麻仁20克、桃仁10克、枳壳9克、生首乌15克、玄参12克

随症加减:

  • 血少而阴虚内热,出现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者:加知母12克、大黄9克 👉 清热
  • 阴亏甚者:加麦冬、玉竹各12克 👉 养阴润燥
  • 肠枯津亏甚者:加白蜜15克(冲)、郁李仁15克 👉 润燥通便。


其它:

【方剂学】润下剂--五仁丸 wu ren wan 👉 津枯便秘


5. 冷秘症状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

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阴寒内盛,气机阻滞

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阳虚温煦无权

舌淡:比正常的舌色淡,主气虚、血虚、阳虚

    • 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较弱,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舌头

苔白:阳虚内寒

  • 苔薄白而润:表证、轻证
  • 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水湿内停
  • 苔白厚腻:属于痰饮、湿浊、食积

脉沉迟:里寒证

  •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脉深)
    • 病症:里证,为阴脉 
      • 里实:沉而有力
        • 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 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 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治则: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肉桂

肉苁蓉12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升麻3克、肉桂3克、枳壳9克

随症加减:

  • 气虚,神疲乏力者:加党参12克、白术15克 👉 益气健脾
  • 肾气虚明显者:加熟地12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枸杞子12克 👉 补肾益精;
  • 命门火衰,见腰膝冷痛,带下、滑精、阳萎者:加半硫丸9克 👉 补命门,通阴阳,行寒滞,降浊通便


其它:

【方剂学】温下剂--温脾汤 Spleen-Warming Decoction 👉阳虚冷积证

【方剂学】逐水剂--禹功散 👉阳水


iii. 中成药

  1. 麻仁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功能润肠通便。
  2. 当归龙荟九: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清热泻火通便。
  3. 青宁丸:每次3克,每日3次,功能清热通便。


iv. 简便方

  1. 番泻叶6克,开水泡服,每日1次,适用于燥热便秘。
  2. 炒莱菔子6克、皂荚1.5克(研末),开水泡服,每日1次,适用于气滞痰壅便秘。


v.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足三里、天枢、支沟、照海穴,配上巨虚、气海穴,留针20分钟,每日1次,功能润肠通便。

敷脐法:取皮硝9克,加水溶解,与皂角末1.5克调和敷脐,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热秘。

食疗法:黑芝麻、胡桃肉、瓜子仁等份,研细,稍加白蜜冲服,功能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体疗法:每日晨起作轻便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等,有利于大肠蠕动加快,改善症状。

摩腹法:以脐为中心,两手绕脐,由小到大,顺时针螺旋式转摩36圈,再逆时针方向转摩36圈,对习惯性便秘有良效。


3. 饮食调理

以下为便秘虚证的调理

a. 日常饮食

  • 亚麻仁、奇亚籽、杏仁、酪梨、牛奶:虚秘体质的人润肠
  • 多食用黑木耳、白木耳、蜂蜜、柠檬水等:帮助通便
  • 肉骨茶:体瘦弱之人补气润燥的最佳药膳,老人、产妇和小孩都很适合


b. 润肠汤---改善虚秘体质

i. 当归润肠汤

材料:当归6克、黄耆18克、玉竹6克、沙参9克、竹笙18克、鳕鱼切片200到300克(或其他富含油脂的鱼类)、生姜数片、净水1000到1200cc、枸杞3到6克、盐适量、白胡椒适量、麻油适量

作法:

1. 中药材稍微冲洗,装入滤袋,加入净水1000到1200cc煮滚,转小火炖煮40 分钟成中药锅底。

2. 加入鱼片煮熟后加入盐、白胡椒、麻油提味,撒上枸杞子,再焖一下更入味。


ii. 枸杞子沙拉

材料:坚果任选(葵花籽、亚麻仁籽、核桃、夏威夷果等),葡萄干、红莓、枸杞子等搭配使用、无糖优格1杯、生菜适量

作法:将富含油脂的各类坚果,加上干果及枸杞子等一起倒入无糖优格中一起食用;喜欢生菜者可随意加入。


4. 穴位按摩

以下穴位能缓解 便秘虚证 

a. 支沟穴

【取穴】位于前臂外侧,腕横纹往上四横指,两条骨头中间。

【按揉】拇指食指内外对按,并旋转打圈按揉。

【功效】调理气机,降逆除滞,清理三焦,通利腑气

【归属】 手少阳三焦经

支沟穴


b. 天枢穴

【取穴】肚脐左右两侧三指宽处。

【按揉】手指垂直皮肤按压,并旋转打圈按揉。

【功效】促进脂肪代谢,也可促进肠胃蠕动

【归属】足阳明胃经经脉

天枢穴


c. 关元穴

【取穴】位于肚脐正下方四横指处。

【点按】可用食指中指一起垂直往下深压。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归属】归属任脉,为任脉与冲脉、足三阴经之会,手太阳小肠经经气汇聚之募穴

关元穴


d. 气海穴

【取穴】位于肚脐正下方两横指处。

【按揉】手指垂直皮肤按压,并旋转打圈按揉。

【经属】任脉

【功能】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气海穴

RELATED LINK: 【Acupoints】死穴


5. 参考资料来源:

http://www.pharmnet.com.cn/tcm/zyxx/zy/neike/cjzz/1008/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4DsrYnkqQGb2YotFIyqIw/community


NEXT:

【About Girl】经痛 Dysmenorrhea


PREVIOUS: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CM diary】跟诊日记:德教会义诊-罗达盛医师(一)

 25/4/2025  居銮德教会义诊 - 罗达盛医师 (一)腰痛跟湿的关系 一位 Uncle 前来义诊,主诉腰酸背痛,食用生冷瓜果后症状加重。见舌色紫而偏干,脉弦。老师为其开立:柴胡疏肝散以疏解肝气,小柴胡汤以调理胃肠敏感,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考虑其年高,顾护先天之本),藿香正气水以祛湿解暑、理气和中,并加用五苓散以利水渗湿。   对于前方药的配伍,我基本理解,但对加用五苓散的思路尚有疑惑,遂向老师请教。 老师解释道: 腰为肾之外府,肾之精气所灌注之处。肾主水液,主持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若体内水湿过重(如脾虚运化失常、肾阳不足或外感湿邪),湿气困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腰部筋脉肌肉失养,遂致沉重、酸胀、隐痛之感。 湿气之于经络,犹如泥浆阻塞水道,气血难达,腰脊因‘粮食’(气血)不足而生酸痛沉重。 尤其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气候常年湿热多雨,湿邪更易郁滞于体内,损伤脾阳,助生内湿。生冷瓜果之性寒凉,进一步伤及脾阳,加重水湿困滞,经脉瘀阻,故见腰背酸痛加剧。   故治疗此证,除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滋阴补肾外,尤应重视祛湿通络。此次加用五苓散,旨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以助气血流通,祛除湿邪,从而缓解腰背酸痛之症。” 后续: 老师过目之后,进一步分享患者原本有胃胀、呃气等症状,曾投香砂六君子汤无效,后改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水,始见效。三周前因食凉物致腰酸复发,胃中微不适。实为肝气不疏,脾虚湿聚, 加之患者素体肾湿邪乘虚内扰腰脊 所致。老师提醒 此例辨证要点为:舌面润滑,乃水湿内蕴之象,因此在前方基础上加用五苓散以加强利水,配合六味地黄丸以滋肾固本。 之前是有胃胀呃气等症候,医用香砂六君子无效后,老师调治,投以柴胡舒肝散、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才有起效。3星期前因食凉物致腰酸,胃微不舒。这实乃木不疏脾虚湿聚,丌生致腰酸。老师也提醒我此例临床辨症要点为舌面润滑为水湿之候,故照原方加五苓散增强利水化湿,六味地黄丸补肾。 经此一例,我深感此前对中医的理解尚浅,多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做到“四诊合参”。中医治疗疾病,必须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及四诊八纲辨证。唯有通过精准辨证,方能确立治法,继而选择方药,从而环环相扣、切中病机,达到疗病之效。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临床中,我常易受西医检验数据及其病名诊断...

【TCM diary】跟诊日记:德教会义诊-罗达盛医师(三)

  28/4/2025  居銮德教会义诊 - 罗达盛医师 ( 一)脚部糜烂 今天接诊了几位脚部溃烂的病人,老师分别处方了二妙散和当归拈痛丸,并建议患者自行购买赛霉安散用于外敷。 老师特别向我介绍了赛霉安散的成分与功效:该方由石膏、冰片、朱砂(水飞)组成,具有清热止血、收敛祛湿、化腐生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和黏膜类疾病,包括口腔、鼻腔、咽喉溃疡,牙周炎性溃疡,以及皮肤碰伤、刀伤和慢性溃疡等。 对于今天遇到的两位老人家,脚部伤口长时间无法结痂收口,老师观察其脉象偏无力,判断可能属于正气亏虚、气血不足,生肌乏力的情况,因此建议加用补中益气汤。此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方中黄芪尤擅生肌收口,对于久不收口的慢性伤口有一定帮助。 老师还指出,许多伤口长期无法愈合,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包扎过于严密,导致伤口缺乏通风与氧气供应。虽然 “ 伤口不能碰水 ” 是防止感染的基本原则,但如果因此导致伤口长时间处于潮湿、封闭环境,也可能不利于组织修复。适当暴露在空气中,有助于干燥、结痂和加速愈合。 此外,一些患者因糖尿病影响血液循环及免疫功能,也会出现伤口愈合迟缓的现象,临床上应加以辨识与调理。                                 车祸后伤口糜烂不收口                        糖尿病伤口无法收口 (二)手指肿痛 今日接诊一例手指浮肿疼痛患者。初诊观察无明显红肿、灼热、剧痛等典型炎性表现,初步排除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患者诉手指浮肿疼痛,屈伸乏力。追问病史,既往无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仅胆固醇偏高。舌淡红,苔黄润,脉象濡。 老师原拟予舒筋活血汤,以活血通络、缓解筋脉拘急。然问诊中发现患者频频擤鼻,进一步追问得知近期伴有伤风表现。故调整处方如下:荆防败毒汤 180g 、小柴胡汤 90g 、半夏天麻白术汤 90g (药水)。 荆防败毒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常用于发热、头痛、肢体酸楚等表证。该方除疏风解表、祛痰止咳外,...

【Neuro】23 rare behavioral and mental disorders

 A simple sort-out syndrome of 23 rare behavioral and mental disorders. All information obtain from the internet. 1. Capgras syndrome Syndrome : An irrational belief that someone they know or recognize has been replaced by an imposter. Associated:  Alzheimer’s disease, Schizophrenia, Brain injury 2. Fregoli delusion  Syndrome: A   mistaken belief that some person currently present in the deluded person's environment (typically a stranger) is a familiar person in disguise.  Associated: Alzheimer’s disease, Schizophrenia, Brain injury 3. Cotard syndrome Syndrome : A series of delusions that range from a belief that one has lost organs, blood, or body parts to insisting that one has lost one's soul or is dead. Associated: Dementia, Encephalopathy, Multiple sclerosis, Parkinson's disease, Stroke, Subdural bleeding, Epilepsy, and Migraine. 4. Reduplicative paramnesia Syndrome: Delusional belief that a place or location has been duplicated, existing in two o...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四章 清热剂

  一、填空题 1 .白虎汤主治 _______ 证。   ANS :气分热盛证   2 .竹叶石膏汤的组成是由白虎汤去 ______ 加 ______ 而成。         ANS: 知母 ;   竹叶   麦冬   半夏   人参   3 .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用量比例为 ______ 。   ANS: 2:1 Note: 麦冬 ---------- 去心,一升( 20g )       半夏 ---------- 洗,半升( 9g )   4 .清营汤主治 ______ 证,其舌象为 ______ 。         ANS: 热入营分 ; 绛而干   5 .黄连解毒汤组成中除黄连外,还有 ______ ,该方体现了 ______ 之法。         ANS: 黄芩、黄柏、栀子 ;   苦寒直折   6 .普济消毒饮是治疗 ______ 的常用方剂,其功用是 ______ 。         ANS: 大头瘟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7 .凉膈散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______ 。         ANS: 连翘   8 .凉膈散组成中包含有 ______ 承气汤的全部药物,其体现了 ______ 之法。         ANS: 调胃 ; 以泻代清   9 .被前人称之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______ 。         ANS: 仙方活命饮 ...

【TCM diary】跟诊日记:德教会义诊-罗达盛医师(五)

 5/5/2025  居銮德教会义诊 - 罗达盛医师 (五)六味地黄丸 一位 68 岁的患者因跌倒后肩痛前来就诊,老师处方柴胡疏肝散合筋骨跌伤丸、六味地黄丸。我一如既往地认为,六味地黄丸是为了顾护患者体质、益肾固本。老师却追问:“除此之外呢?”我一时语塞,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笑着点拨:筋骨跌伤丸性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性偏散;而年长患者肝肾渐亏、正气不足,为防其药性太散而伤正,故加六味地黄丸以滋阴潜阳、固护根本,取散中有收、攻中有补之意。 见我对六味地黄丸的理解仍偏狭,老师又举一例启发思考:一位 87 岁肩痛伴肢体麻木的患者,所用方为半夏天麻白术汤合镇肝熄风汤,并配伍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虽以滋阴补肾、顾护体质见长,但其中更蕴含“滋水涵木”之意——通过滋养肾阴,濡养肝阴,以平肝潜阳、调和风动,正契合本证肝肾同调的治则。   (六)天麻钩藤饮 VS 镇肝熄风汤 接着,老师提出一个思辨性问题:“这个患者是否可以改用天麻钩藤饮替代镇肝熄风汤?”我尝试分析其异同:天麻钩藤饮主治肝火上扰,方中用栀子、黄芩等清泄肝火,适用于肝火亢盛。而患者并未表现热象故不适宜使用。老师笑笑点头说,也要注意年龄大的患者不宜过于寒凉、攻下之品。而镇肝熄风汤则偏于肝阳上亢、因肾阴亏虚所致,其立法中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肾虚不能制肝,致肝阳上亢、化风动扰。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相比之下,天麻钩藤饮虽也含补肾药,但偏于平补肾气,且未必强调肝火与肾虚之间的因果链条。 此外,两方证候所对应的舌象亦有所区别:镇肝熄风汤适用于阴虚火旺之体,舌质多红、舌面偏干;而天麻钩藤饮则多用于夹湿之象,方中配伍茯神、杜仲、益母草等,具一定祛湿之功。此患者舌润,加之肢体的酸胀不适与痰有密切联系。若一味用镇肝熄风汤,恐不相宜,故原方以镇肝熄风汤为基础,加半夏天麻白术补脾燥湿、化痰熄风,以调和偏颇,契合实情。   (七)五行关系 咳嗽、干咳无痰、喉咙痛一个星期,曾有伤风史,现在已无鼻塞、流涕。舌苔腻,舌两旁有点紫。脉弦细滑。其舌脉提示有肝郁之症。但患者主诉是咳嗽,病位应属肺。故我的思路还是用桑菊饮、桑杏汤等治疗。定睛一看老师开方为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合白果定喘汤。“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其脉也无浮脉,说起外感病已转内。根据五行相生相克...

【方剂学】 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原名纯阳真人养脏汤)

 涩肠固脱剂 适用于泻痢日久不止,脾肾虚寒,以致大便滑脱不禁的病证 代表方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等。   1. 真人养脏汤(原名纯阳真人养脏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用法】 上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 6g ),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现代用法:水煎服)。   【运用】 本方为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之常用方。 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 原书注曰: “ 如脏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附子三四片煎服。 ” 可资临证参佐。   组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肉桂、人参、白术、当归、白芍、木香、炙甘草   a. 组成 君:罂粟壳 ---------------- 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 9g ) ·          涩肠固脱止泻   臣: a. 诃子 ---------------- 去核,一两二钱( 9g ) ·          苦酸温涩,功专涩肠止泻   b. 肉豆蔻 ---------------- 面裹,煨 ,半两( 8g ) ·          温中散寒,涩肠止泻 ·          & 诃子:助君药以增强涩肠固脱止泻之功 ·          君臣相配,体现 “ 急则治标 ” 之法   佐: a. 肉桂 ---------------- 去粗皮,各八钱(各 6g ) ·          温肾暖脾,兼散阴寒   泻痢日久,气血亏虚 👇 b. 人参 ---...

【Pharmacology & 方剂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Does its contemporary business booming and globalization really reconfirm its medical efficacy & safe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Does its contemporary business booming and globalization really reconfirm its medical efficacy & safety? 笔记 1. Introduction 有几个国家同意中医 Promot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spread to 183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03 member states have given approvalto the practi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9 have enacted special statut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18 have includ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in their medical insurance provisions  2. What's in the TCM bottle? The philosophy behind Chinese medicine is a melding of tenets from Buddhism, Confucianism, and the combined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ideas of Taoism.  TCM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illness occurs when a person's “internal Qi” falls out of balance.  Qi: the word the Chinese use to describe the un-measurable energies that theoretically permeate ev...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一章 解表剂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一章 解表剂 一、填空题 1 .麻黄汤和大青龙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比例分别是 _______ 、 _______ 。             ANS: 3:2 ; 3:1       解析:麻黄汤:麻黄 9g ;桂枝 6g             大青龙汤 : 麻黄 12g ;桂枝 6g   2 .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脉象分别是 ______ 、 ________ 。         ANS: 浮缓 ; 浮紧       解析: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3 .桑菊饮的功用是 _______ ,主治 _______ 。         ANS: 疏风清热 , 宣肺止咳;风温初起   4 .以组方原则论,败毒散中人参属于 ______ 药;参苏饮中人参属于 ________ 药。         ANS :佐 ; 佐   5 .被称为“四时发散之通剂”的方剂是 _______ ;被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 _______ 。         ANS: 九味羌活汤 ; 桑菊饮   6 .银翘散中,为助君药发散外邪,透邪外出而加入辛而微温的两味药分别是 _______ 、 _______ 。         ANS: 荆芥穗 ; 淡豆豉       解析:风温之邪居卫,恐惟用辛凉难开其表,遂入辛而微温之 ...

【TCM & Western Medicine】阿片类药物(Opioids)& 中药

阿片类药物(Opioids) 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 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便秘 恶心呕吐 瘙痒 头晕 尿潴留 嗜睡 谵妄 认知障碍 呼吸抑制 Related link:  【Pharmacology】OPIOIDS 内容: 1. 癌性疼痛 2. 便秘 3. 阿片类成瘾慢性稽延症状 4. 参考文献 1. 癌性疼痛 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症状之一 被列为“第五生命体征” 生命四大体征:呼吸、体温、脉搏、血压 癌痛治疗的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阿片类药物 (Opioids) 中医 癌性疼痛属“痛证”范畴 病因:正气亏虚、邪毒内侵 病机:“毒、瘀”壅塞经络 治疗: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功效的中药组方外敷联合西药治疗 好处: 增强止痛效果 缩短止痛起效时间 延长镇痛时间从而减少爆发痛次数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中药方: “双黄散结散” 全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 君: a. 大黄 (Rhubarb) 苦寒泻热:荡涤胸腹之邪热 b. 黄柏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苦寒泻热:清下焦热 & 大黄:清热解毒散结 臣: a. 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b. 蒲公英 (Dandelion Herb) 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c. 三棱 (rhizoma sparganii) d. 莪术 (Curcuma) 破血逐瘀 佐使: a. 乳香 (frankincense) 行气舒筋 b. 没药 (Myrrh) 行气化瘀 & 乳香:活血定痛 c. 冰片 (Borneol) 通窍散火、消肿止痛 **现代研究亦表明,大黄、黄柏、冰片、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蒲公英等药物均有有很好的抑制肿瘤、止痛等作用。 另外一方: 川芎、白芷、姜黄、乳香、没药、肿节风、山慈姑、蚤休、麻黄、白芥子、王不留行 11味中药精细加工成粉并与凡士林调和而成膏状 功能:扶正气、消肿痛、活血化瘀,调畅经脉,透皮达里,引诸药直达病所。 好处: 避免了异体蛋白过敏现象 因其主要成分为植物 避免药物通过肝脏时的首过效应 其中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屏障,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无胃肠降解和胃肠刺激作用 治疗疼痛效果明显、持续时间长 无不良反...

【Beauty 】面部刮痧

 面部刮痧 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脸部水肿 紧致肌肤 注意事项: 刮痧后2小时不要洗脸 刮痧之后毛孔处于打开的状态。去洗脸的话会让寒气进入身体 手法 先做左边,因为气机是左升右降,从左开始是调节阳气,因此不论哪种按摩建议都要从左到右。 步骤 1. 涂抹一些油,轻轻按压 2. 开穴 从左至右轻揉各个穴位,跟着上图所示由承浆穴开始开穴,最后以印堂穴做结尾。 3. 刮淋巴 耳后顺着颈部 4. 额部刮痧 5. 眼部刮痧 眉毛和眼眶 6. 面部刮痧 迎香穴到太阳穴刮3次。 地仓穴到耳门刮3次。 承浆穴到听会刮3次。 一手按住额前,并用刮痧版的凹面去刮下颌,重复3次。 对准法令纹并刮到耳前,最后从颈部排出去,重复3次。 从嘴角出发至颧骨下方,停留在苹果肌并将刮痧版转向, 接着刮到太阳穴并重复3次。 7.颈部刮痧 疑问 1. 为什么要从承奖开始? 从承浆开始,是为“引气开门”;以印堂结束,是为“收气归神”。 承浆穴 是 任脉 上的穴位,具有“开关”性质。 宣通任脉、疏通下行之气 任脉是“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从下往上走,承浆作为任脉收尾,是开启整条任脉的“水龙头”之一,先打开它,有利于整条经脉气血流通。 引气上行,排浊生清 面部刮痧会产生向上提升的作用,先开承浆可以把体内浊气引导下行,从而避免“气堵于上”,减轻面部沉滞。 承浆为“百穴之始” (在部分刮痧法中) 有些手法认为它是面部开穴的“起始点”,先开此穴,犹如开门迎气,后续效果更佳 印堂穴 属督脉,又称“上丹田”,具有安神、聚气、提升精神的作用。 收气归元,安神定心 刮痧结束后以印堂为收尾,有“收气”之意,帮助把整个疏通后的气血归于中心、稳定神志。 印堂属上焦门户,最后激活提神 这是面部的“神气之门”,最后刺激它,有种“提气、醒神”的效果,让整个面部状态归于清明。 符合气血运行的方向:下→上→中收 这种走向符合中医“先开下,后通上,最后归中”的思路,利于气血顺畅、面部轮廓向上提拉。 “我们从承浆开始,是为了先打开下面的任脉,把气血引出来,整个面部才会通畅;最后在印堂结束,帮助收气安神,效果更稳定。” 2. 为什么刮淋巴 促进代谢废物的排除;提升免疫力,减少炎症(痘痘);加快面部轮廓紧致;经络气血更顺畅,排湿气 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淋巴系统像“体内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