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TCM diary

【TCM diary】跟诊日记:德教会义诊-罗达盛医师(六)

9/5/2025  居銮德教会义诊 - 罗达盛医师 (一)天气 今天老师一到门诊,就说:“最近天气很热哦。” 我应道:“是的,确实很热。” 老师接着说道:“这种时候要特别注意暑热的影响,可以考虑使用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分热盛之证,其临床特征可概括为“高热、大汗、口渴、心烦”。方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甘草、粳米调和脾胃,使清热药直达中焦而不伤正;加入人参后,更增强益气作用,在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兼顾补气,形成“气阴双补”之效。 在马来西亚这类四季如夏、气候常年湿热的地区,若防暑降温不当,再加上饮食多寒凉,极易出现暑热耗气伤阴的情况,如神疲乏力、汗出较多等。此时使用白虎加人参汤,既可清热生津,又能益气养阴,是预防与调理暑热相关症候的良方。 正说着,门诊来了位复诊的感冒患者。患者主诉头重、头痛,仍有黄痰,但已无咳嗽、鼻塞等表证;另诉口渴口干。舌红苔白,左脉细濡,右关脉强。 上一次老师为其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小柴胡汤,用以解表清热、宣肺平喘、调和少阳。如今外感表邪已解,老师改用桑菊饮合白虎汤、小柴胡汤。老师解释道:“现在已无明显外感症状,麻杏石甘汤这种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药就可以停用了。桑菊饮用于清除余热,白虎汤则是结合当前气候,清气分之热。”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 患者张某,男,38岁,体态肥硕,平素嗜食辛辣油腻,尤爱炸鸡,间或以啤酒佐之,至门诊测血压,竟高达180/102 mmHg。同时诉左手指关节肿胀已久,虽不红不热,亦无剧痛,却活动不利,甚感不适。 老师诊视其舌,红润而偏胖,苔薄黄;脉象浮、濡而滑。结合症状与体质,辨其为风痰湿热瘀阻之证。脉浮为风,濡为湿,滑为痰,舌红为热而润带湿。再兼患者形体肥胖,湿邪为患尤重;平素喜食炸鸡,鸡属温热,炸制又助湿生热,更添痰湿之邪。小便色黄,亦为湿热内蕴之象。左指关节虽肿但无红热痛剧,说明湿重于热,痹阻经络未化为热痈之势。 予以中药内服与西药调压并治。首诊处方如下: 仙方活命饮360克 —— 通络化瘀、清热解毒、祛风散痹 复方罗布麻片 3片,日二次,连服六日 —— 降压; 四藤片 3片,日二次,连服六日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嘱患者戒口,尤其禁食油炸热性食物。再诊血压降至168/98 mmHg,症状略缓,原方续进;第三诊血压进步至160/96 mmHg;第四诊时,血压稳定...

[TCM Diary] 阿胶上火

 阿胶食用后可能上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本身性质: 阿胶是用驴皮经煎煮浓缩等工艺制成,性甘、平,但在制作过程中常加入黄酒等辅料,黄酒性温,可能使阿胶整体的温热之性有所增加,食用后易引起上火症状。   食用量: 阿胶有滋补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胶原蛋白、多种氨基酸等。若食用过多,人体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可能会在体内积聚,转化为“火邪”,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   个人体质: 一些人本身属于热性体质,容易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脾气急躁,平时就容易上火。这类人食用阿胶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热邪,从而引发或加重上火症状。   搭配不当: 阿胶常与人参、桂圆等滋补药材一起搭配使用,若这些热性药材使用过多,会增加上火的风险。另外,食用阿胶时如果还大量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导致上火。

【TCM diary】聊天session:中医小儿科护理---七星茶

2025年9月5日义诊结束后,我与罗达盛老师闲谈,提及自己对六味地黄丸的诸多疑问。老师不仅耐心为我一一解惑,还慷慨分享了他两年前讲座中的相关资料。以下是我根据当日交流内容与讲座资料整理的要点:   1.       中医小儿科护理 ---- 七星茶 a.   镇惊:钩藤、蝉蜕、地龙干 b.   祛风散寒:防风、荆芥、薄荷、苏叶 c.   消食积:山楂、麦芽、神曲 d.   清心火:竹叶、茅根、甘草、灯芯 e.   祛蛔虫:槟榔   2.       小儿生理: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3.       七星茶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而设 a.   脏腑生理未健全,易受惊吓 ------ 抽风、抽搐                    i.    蝉蜕:小儿高烧                  ii.    钩藤、地龙干: b.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具有 “ 肺常不足 ” 的生理特点,易受外感风热、风寒或是流感侵袭 --- 外感病 c.   小儿不知饥饱、喂食不当等,加之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脾常不足                    i.    山楂:油腻肉食积滞           ...

【TCM diary】跟诊日记:德教会义诊-罗达盛医师(五)

 5/5/2025  居銮德教会义诊 - 罗达盛医师 (五)六味地黄丸 一位 68 岁的患者因跌倒后肩痛前来就诊,老师处方柴胡疏肝散合筋骨跌伤丸、六味地黄丸。我一如既往地认为,六味地黄丸是为了顾护患者体质、益肾固本。老师却追问:“除此之外呢?”我一时语塞,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笑着点拨:筋骨跌伤丸性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性偏散;而年长患者肝肾渐亏、正气不足,为防其药性太散而伤正,故加六味地黄丸以滋阴潜阳、固护根本,取散中有收、攻中有补之意。 见我对六味地黄丸的理解仍偏狭,老师又举一例启发思考:一位 87 岁肩痛伴肢体麻木的患者,所用方为半夏天麻白术汤合镇肝熄风汤,并配伍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虽以滋阴补肾、顾护体质见长,但其中更蕴含“滋水涵木”之意——通过滋养肾阴,濡养肝阴,以平肝潜阳、调和风动,正契合本证肝肾同调的治则。   (六)天麻钩藤饮 VS 镇肝熄风汤 接着,老师提出一个思辨性问题:“这个患者是否可以改用天麻钩藤饮替代镇肝熄风汤?”我尝试分析其异同:天麻钩藤饮主治肝火上扰,方中用栀子、黄芩等清泄肝火,适用于肝火亢盛。而患者并未表现热象故不适宜使用。老师笑笑点头说,也要注意年龄大的患者不宜过于寒凉、攻下之品。而镇肝熄风汤则偏于肝阳上亢、因肾阴亏虚所致,其立法中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肾虚不能制肝,致肝阳上亢、化风动扰。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相比之下,天麻钩藤饮虽也含补肾药,但偏于平补肾气,且未必强调肝火与肾虚之间的因果链条。 此外,两方证候所对应的舌象亦有所区别:镇肝熄风汤适用于阴虚火旺之体,舌质多红、舌面偏干;而天麻钩藤饮则多用于夹湿之象,方中配伍茯神、杜仲、益母草等,具一定祛湿之功。此患者舌润,加之肢体的酸胀不适与痰有密切联系。若一味用镇肝熄风汤,恐不相宜,故原方以镇肝熄风汤为基础,加半夏天麻白术补脾燥湿、化痰熄风,以调和偏颇,契合实情。   (七)五行关系 咳嗽、干咳无痰、喉咙痛一个星期,曾有伤风史,现在已无鼻塞、流涕。舌苔腻,舌两旁有点紫。脉弦细滑。其舌脉提示有肝郁之症。但患者主诉是咳嗽,病位应属肺。故我的思路还是用桑菊饮、桑杏汤等治疗。定睛一看老师开方为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合白果定喘汤。“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其脉也无浮脉,说起外感病已转内。根据五行相生相克...

【TCM diary】跟诊日记:德教会义诊-罗达盛医师(四)

5/5/2025  居銮德教会义诊 - 罗达盛医师 (一)舌体的润燥 义诊时,老师和我一起分析一位患者的舌象。该患者舌中出现裂纹,自然地我会认为是阴虚表现;但裂纹呈凹陷状,形似裂谷,提示脾胃气虚。然而,舌体润泽,未见阴虚所常伴的干燥征象,故排除阴虚的可能,考虑气虚为主。老师进一步说,如果舌中既有裂纹与凹陷,且脉象细小,则更可确认为脾胃气血两虚。临床上,老师很注重舌体的润燥程度,这是作为判断体内阴液存耗与否的重要依据。   (二)“风”邪 一位主诉头痛、头晕的患者前来复诊,前方使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合小柴胡汤。此前跟诊时了解到老师的辨证思路:湿邪困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失于濡养,因而出现沉重、酸胀、隐痛等不适。半夏天麻白术汤原用于风痰上扰所致之眩晕,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息风之功。 然而,我此前在辨证过程中常忽视“风”邪的作用。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风邪最易侵犯之处,所谓“风为百病之长”,其致病尤迅。老师常以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头痛、肢体麻木酸痛等证,并非仅为祛痰之效,更因其可熄风祛邪,针对风痰并存的病机。 此次诊察中,我切得濡脉。濡脉常为湿邪盛之表现,然亦不可忽略其本为浮脉与细脉的合象——浮为表、为外感之征,故濡脉之中亦可见风邪夹杂。临证中当全面辨察,不可执一以偏全。   (三)忌口海鲜、碱水 在跟诊过程中,老师常嘱咐患有头痛、耳鸣等症状的患者忌食海鲜。我感到疑惑,便请教老师。老师解释说,海鲜属发物,易动风,可导致肝阳上亢,从而加重相关症状。这让我意识到,海鲜的忌口并不仅限于痛风患者,也适用于某些以 “ 肝阳上亢 ” 为病因的中医证候。 老师还特别提到,除海鲜外,日常中常见的碱水食物如黄面亦应忌食,其理在于碱水助热动风,可能同样诱发或加重风阳上扰的病机。   (四)汗为心之液 患者主诉头部汗出较多,伴口干、睡眠不安、易醒。舌质淡红而润,脉象细虚。综合分析,头为诸阳之会,头面汗出常属阳经有热,若邪热内郁、不得外达,循经上扰,可迫津外泄,致使头汗增多。然而该患者脉象细虚,提示正气不足,阳气不充,腠理不固,亦可致津液外泄,正如肺气虚者常见鼻汗,头汗亦可因阳虚失固所致。 然而我一直难以明确其病位。老师提醒了我 “ 汗为心之液 ” ,多汗之证当与心相关。老师提示:心主汗,若心气不足,则无力摄汗,腠理疏松,津液外泄,故选用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TCM diary】跟诊日记:德教会义诊-罗达盛医师(三)

  28/4/2025  居銮德教会义诊 - 罗达盛医师 ( 一)脚部糜烂 今天接诊了几位脚部溃烂的病人,老师分别处方了二妙散和当归拈痛丸,并建议患者自行购买赛霉安散用于外敷。 老师特别向我介绍了赛霉安散的成分与功效:该方由石膏、冰片、朱砂(水飞)组成,具有清热止血、收敛祛湿、化腐生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和黏膜类疾病,包括口腔、鼻腔、咽喉溃疡,牙周炎性溃疡,以及皮肤碰伤、刀伤和慢性溃疡等。 对于今天遇到的两位老人家,脚部伤口长时间无法结痂收口,老师观察其脉象偏无力,判断可能属于正气亏虚、气血不足,生肌乏力的情况,因此建议加用补中益气汤。此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方中黄芪尤擅生肌收口,对于久不收口的慢性伤口有一定帮助。 老师还指出,许多伤口长期无法愈合,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包扎过于严密,导致伤口缺乏通风与氧气供应。虽然 “ 伤口不能碰水 ” 是防止感染的基本原则,但如果因此导致伤口长时间处于潮湿、封闭环境,也可能不利于组织修复。适当暴露在空气中,有助于干燥、结痂和加速愈合。 此外,一些患者因糖尿病影响血液循环及免疫功能,也会出现伤口愈合迟缓的现象,临床上应加以辨识与调理。                                 车祸后伤口糜烂不收口                        糖尿病伤口无法收口 (二)手指肿痛 今日接诊一例手指浮肿疼痛患者。初诊观察无明显红肿、灼热、剧痛等典型炎性表现,初步排除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患者诉手指浮肿疼痛,屈伸乏力。追问病史,既往无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仅胆固醇偏高。舌淡红,苔黄润,脉象濡。 老师原拟予舒筋活血汤,以活血通络、缓解筋脉拘急。然问诊中发现患者频频擤鼻,进一步追问得知近期伴有伤风表现。故调整处方如下:荆防败毒汤 180g 、小柴胡汤 90g 、半夏天麻白术汤 90g (药水)。 荆防败毒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常用于发热、头痛、肢体酸楚等表证。该方除疏风解表、祛痰止咳外,...

【TCM diary】面瘫复诊

 2025年5月1日 自述有好转,嘴角没那么外斜,说话较轻松、眼睑能闭得更全。 面部较紧实、嘴角稍正、示齿较轻松,能露齿更多、额纹较深,有往右额长的趋势、能鼓气不漏气。 右翳风不痛。 无味觉改变、听力下降、喝水时水丛嘴角流出。 无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意识障碍。 纳寐可。 左膝盖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