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方剂学

【方剂学】 槐角丸

 槐角丸 组成:槐角、地榆炭、当归、黄芩、防风、枳壳 功效: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 主治: 外痔、内痔、脱肛、举痔、瘘五种以便血为主症的肛肠疾病 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方义: 治疗肝热下泻出血,自然应该凉肝止血。但在凉肝止血同时还应兼顾血随气陷这一机理,佐以升阳举陷药物,才使治法趋于完善。 此方槐角用量最重,《本草经疏》曾谓此药“为苦寒纯阴之品,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首选此药清肝凉血,自是主药。 地榆性味苦寒,药理实验证明本品能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并有收缩血管作用。 再配擅长清热止血的黄芩,能够增强槐角清肝、凉血、止血力量,三药专为热迫血行而设。 下血虽因血为热迫,气机陷而不举亦难御其责。故佐升浮的防风升发清阳,枳壳疏通气机,药理实验证实枳壳能使胃肠运行收缩有力,虽然本身并无止血作用,却可达到压迫止血目的,可为槐角、地榆他山之助。 用一味当归活血,可使血止而不停淤,亦有可取。 全方构思缜密,选药精当,用于痔血,当有效验。 痔血最忌大便干燥。因为便燥势必擦伤疮面,加剧出血;便时用力,亦要加剧出血之势。 槐角质地阴柔,长于滋润肠道; 地榆有微弱泻下作用,可使肠道保持畅通。 痔血选用二药而不选用其他止血药物,就是因为二药可使大便通调。 古人根据出血部位的选药经验,可以借鉴。此方能治脱肛,也是同一道理,一面用槐角、地榆、当归滋润大便,使其畅通;一面用枳壳收缩大肠,防风升举气机,使其复位。但仅宜于脱肛兼见大便燥结之证,若系气虚下陷,仍以补中益气为宜。

【方剂学】金樱缩泉合剂 & 益气缩泉丸

金樱缩泉合剂 组成: 乌药,山药,金樱子, 益智仁 , 补骨脂 , 肉蓰蓉,桑螵蛸 功效: 温肾祛寒,缩尿止遗,补肾,固精,止遗 主治:下元虚冷引起的小便频数,夜尿多溺,遗尿失禁,早泻及腰膝冷痛诸症 主要用于 补肾固精 ,治疗因肾虚引起的尿频、夜尿、腰痛等症。 乌药 的加入,增加了行气通络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因气滞引起的症状 益气缩泉丸 组成: 党参,巴戟, 石菖蒲,五味子,菟丝子, 枸杞子, 益智仁 , 肉蓰蓉 , 桑螵蛸 , 补骨脂 。 功效: 开窍益智,缩尿益气 主治: 日夜小便频数,遗滴不固,腰酸腿软,各种遗尿症。 补肾壮阳 ,调理肾虚、阳虚引起的症状,特别适用于肾阳虚、精亏、气虚等症的患者,具有补肾、强筋、固精等作用 两者的主要区别: 成分差异 : 方一 中包含 党参 、 巴戟 、 石菖蒲 、 枸杞子 等,具有更为全面的 补气、健脾、强筋骨 作用,适合气虚、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尤其是体虚较为严重的患者。 方二 则加入了 乌药 ,具有行气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更侧重于改善因气滞、经络不畅引起的症状,适用于气滞导致的肾虚症状。 针对病机的不同 : 方一 偏向于 补肾壮阳 ,尤其在肾阳虚、气虚较为严重的患者中更为合适,同时也有较强的补气健脾作用。 方二 则更加侧重于 补肾固精 ,有针对肾气不足引起的 尿频、夜尿 等症状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 行气通络 的作用,适合气滞较重的患者。 适应症和使用人群 : 方一 适合于肾阳虚、肾气不足、精亏引起的症状,如阳痿、腰膝酸软、体虚乏力等。 方二 适合于肾虚并伴有气滞者,特别是存在 尿频、夜尿、气滞 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腰痛与气滞关系较大的情况。

【方剂学】缩泉丸

 缩泉丸 组成:山药,益智仁(盐炒),乌药 功效:补肾缩尿 主治: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方中山药补肾固精;益智仁温补肾阳,收敛精气。以盐炒,入肾经;乌药温肾散寒。三药合用,肾虚得补,寒气得散,共奏补肾缩尿之功。

【方剂学】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卷九 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 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高尿酸血症等病症。 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卷四 组成:川萆薢、石菖蒲、黄柏、白术、茯苓、莲子心、丹参、车前子 功效:湿理脾,清热利湿,分清别浊。 主治:赤白浊属湿热者。诸淋。 以上两方均治白浊,方中皆以萆薢、菖蒲利湿化浊。 但前者内含缩泉丸,其药性偏 温 ,故偏于主治白浊属 下焦虚寒证 ; 后者因配伍黄柏、车前子等,其药性偏 凉 ,故偏于治疗 下焦湿热 而致白浊之证。 Related link:  【方剂学】缩泉丸

【方剂学】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

  二妙丸、三 妙丸、四 妙丸鉴别 🔵 二妙丸 出处 :《丹溪心法》 组成 :黄柏、苍术(两味) 功效 :清热燥湿 主治 :湿热下注证 症状:下肢酸痛沉重,脚气肿痛,筋骨拘挛,小便短赤,湿疹,带下病。 特点 : 清湿热、重点在下焦 ,常用于下肢湿热或泌尿生殖系统湿热。 🟣 三妙丸 出处 :《医学启源》 组成 :二妙丸(黄柏 + 苍术) ➕ 牛膝 功效 :清热燥湿、疏通经络 主治 :湿热下注,筋骨痿软、脚膝红肿热痛 症状加重版,比如脚气严重、关节发热疼痛,下肢痿软无力。 特点 : 加牛膝,引药下行 , 强化下肢筋骨治疗 。 🟡 四妙丸 出处 :《奇效良方》 组成 :三妙丸(黄柏 + 苍术 + 牛膝) ➕ 薏苡仁 功效 :清热燥湿、利湿止痛、健筋强骨 主治 :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筋骨痿软,小便短赤 适合湿热重、兼有湿阻气滞之痹症。 特点 : 加薏苡仁 进一步 加强祛湿健脾、利关节止痛 的作用。 🔥 总结口诀记忆 二妙清湿热,三妙筋骨活,四妙祛湿痛。 二妙丸 :清湿热(基本版) 三妙丸 :清湿热 + 通筋骨(加强版) 四妙丸 :清湿热 + 通筋骨 + 利关节(进阶版)

【方剂学】 涩肠固脱剂--四神丸《证治准绳》

 涩肠固脱剂 适用于泻痢日久不止,脾肾虚寒,以致大便滑脱不禁的病证 代表方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等   2. 四神丸《证治准绳》 ----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用法】 上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汤送下(现代用法:丸剂,每服 6 ~ 9g ,日 2 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亦作汤剂,加姜 6g 、枣 10 枚,水煎服)。   【运用】 本方为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之代表方。 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医方集解》强调本方服法应 “ 临睡前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 ” ,并释云 “ 若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 ” ,可资临床参考。   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   a. 组成 君:补骨脂 ------------------ 四两( 12g ) ·          温补命门之火   臣:肉豆蔻 ------------------ 二两( 6g ) ·          温脾暖胃,涩肠止泻 ·          君臣相配:肾脾兼治,命门火旺则可暖脾土,脾得健运,肠得固摄,则久泻可止   佐: a. 吴茱萸 ------------------ 浸炒,一两( 3g ) ·          温暖脾肾以散阴寒   b. 五味子 ------------------ 二两( 6g ) ·          温敛收涩,固肾益气,涩肠止泻   佐使: a. 生姜 ------------------6g ·    ...

【方剂学】 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原名纯阳真人养脏汤)

 涩肠固脱剂 适用于泻痢日久不止,脾肾虚寒,以致大便滑脱不禁的病证 代表方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等。   1. 真人养脏汤(原名纯阳真人养脏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用法】 上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 6g ),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现代用法:水煎服)。   【运用】 本方为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之常用方。 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 原书注曰: “ 如脏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附子三四片煎服。 ” 可资临证参佐。   组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肉桂、人参、白术、当归、白芍、木香、炙甘草   a. 组成 君:罂粟壳 ---------------- 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 9g ) ·          涩肠固脱止泻   臣: a. 诃子 ---------------- 去核,一两二钱( 9g ) ·          苦酸温涩,功专涩肠止泻   b. 肉豆蔻 ---------------- 面裹,煨 ,半两( 8g ) ·          温中散寒,涩肠止泻 ·          & 诃子:助君药以增强涩肠固脱止泻之功 ·          君臣相配,体现 “ 急则治标 ” 之法   佐: a. 肉桂 ---------------- 去粗皮,各八钱(各 6g ) ·          温肾暖脾,兼散阴寒   泻痢日久,气血亏虚 👇 b. 人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