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少阳剂 适用于邪在少阳之证 代表方: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 汤 3. 达原饮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温疫论》 组成: 槟榔、厚朴、草果仁、白芍、知母、黄芩、生甘草 3a. 组成 君:槟榔,二钱(6g) 破滞气,消痰癖 臣: a. 厚朴,一钱(3g) 芳香化浊,理气祛湿 b. 草果仁,五分(1.5g) 辛香化浊,辟秽止呕 ☝以上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凡温疫毒邪,最易化火伤阴,故👇 佐: a. 白芍 b. 知母 清热滋阴,并可防诸辛燥药之耗散阴津 c. 黄芩 苦寒,清热燥湿 使:生甘草 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为治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证之主方 【苦温芳化与苦寒清热之中少佐酸甘,透达膜原而不伤阴】 3b. 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 本方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重订通俗伤寒论》云:“膜者,横膈之膜;原者,空隙之处。外通肌腠,内近胃腑,即三焦之关键,为内外交界之地,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温疫 论》亦云:“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此时乃湿疫秽浊毒邪居于膜原之半表半里,非汗、清可除,故当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 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 :瘟疫邪入膜原半表半里,邪正相争 憎寒: 中医病证名 是一种外有寒战,内有烦热的症状 由于热邪内伏,阳气被阻,不能透达所致. 壮热:感觉躁热难受,体温升高明显,身热灼手,或伴有恶热烦渴的表现 胸闷呕恶 :瘟邪疫毒内侵入里 胸闷:痰湿犯肺--痰湿壅阻肺气不利 呕恶: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头痛烦躁 :瘟邪疫毒内侵入里 头痛:营卫不畅,腠理闭塞,经脉不通 烦躁:热无宣泄之径,扰于胸中则烦,烦甚则躁。 脉 数 :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实热证:脉数有力 虚热证:脉细数无力。 舌边深红 :主热证 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瘟邪疫毒内侵入里 苔白厚如积粉:瘟疫,内痈 是秽浊湿邪和热毒相结而成
Medical student's note is a blog that shares medical knowledg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s is my self-learning blog. Please kindly let me know If there are any mistakes in my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