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一章 解表剂
一、填空题
1.麻黄汤和大青龙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ANS: 3:2;3:1
解析:麻黄汤:麻黄9g;桂枝6g
大青龙汤: 麻黄12g;桂枝6g
2.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脉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
ANS: 浮缓;浮紧
解析: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3.桑菊饮的功用是_______,主治_______。
ANS: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
4.以组方原则论,败毒散中人参属于______药;参苏饮中人参属于________药。
ANS:佐;佐
5.被称为“四时发散之通剂”的方剂是_______;被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_______。
ANS: 九味羌活汤;桑菊饮
6.银翘散中,为助君药发散外邪,透邪外出而加入辛而微温的两味药分别是_______、_______。
ANS: 荆芥穗;淡豆豉
解析:风温之邪居卫,恐惟用辛凉难开其表,遂入辛而微温之
(笔记)另外两个臣药:薄荷,牛蒡子
味辛而性凉:功善疏散上焦风热,兼可清利头目 (薄荷),解毒利咽 (牛蒡子)
7.清•徐彬说:“桂枝汤,外证得之,______;内证得之,________。”
ANS: 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
解析:桂枝汤配伍特点→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汗不伤正;助阳与益
阴同用,阴阳兼顾,营卫并调。
二、单项选择题
1.麻黄汤的证治要点是( )
A.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B.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
C.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燥,身疼痛,脉浮紧
D.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E.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ANS:A
解析: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对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而咳仍不止者,应首选何方治疗( )
A.金沸草散
B.止嗽散
C.华盖散
D.三拗汤
E.射干麻黄汤
ANS: B
解析:
止嗽散以宣利止咳为主,解表祛邪之力不足,故主治外邪将尽、肺气不利之咳嗽
A. 解表与化痰之功略胜,故主治风邪犯肺初起之咳嗽痰多者。
C. 宣肺解表,止咳祛痰。主治:风寒袭肺证
D. 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E. 宣肺祛痰,降气止咳。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
(风寒轻,肺气上逆重)
3.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方剂是( )
A.败毒散
B.小青龙汤
C.九味羌活汤
D.新加香薷饮
E.羌活胜湿汤
ANS: C
解析: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A.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B.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D.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主治暑温夹湿,复感外寒证
E. 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犯表之痹证
4.“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下列何方的证治要点( )
A.大青龙汤
B.射干麻黄汤
C.苏子降气汤
D.小青龙汤
E.定喘汤
ANS: D
解析: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A.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溢饮: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
B.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C.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喘咳痰多,短气,胸膈满闷,呼多吸少,或腰疼脚软,或
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E.
痰热内蕴,风寒外束之哮喘。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
腻,脉滑数。
5.原方在服法中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E.加减葳蕤汤
ANS:A
解析: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B. 因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著者,当适当加味,以免病重药轻。
“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芦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C.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更作
服
6.桑菊饮中桔梗属于( )
A.君药
B.臣药
C.佐助药
D.佐制药
E.反佐药
ANS:B
解析:
君:桑叶、菊花
臣:苦桔梗、杏仁、薄荷
佐:连翘、芦根
使:生甘草
7.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
A.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B.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C.辛凉透表,表热解毒
D.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ANS:B
解析:
A. 止嗽散
C. 银翘散
D. 华盖散
E. 桑菊饮
8.证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无汗,鼻塞身重,咳嗽有痰,胸膈痞喘,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治当首选( )
A.麻黄附子细辛汤
B.柴葛解肌汤
C.败毒散
D.参苏饮
E.再造散
ANS: C
解析:
A.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
B.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
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D. 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
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E.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
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9.参苏饮出自( )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B.《伤寒论》
C.《小儿药证直诀》
D.《温病条辨》
E.《伤寒六书》
ANS: A
三、多项选择题
1.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
A.连翘
B.荆芥
C.竹叶
D.薄荷
E.芦根
ANS:ADE
解析:
银翘散:连翘、银花、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苦桔梗、竹叶、芦根、
生甘草
桑菊饮:桑叶、菊花、苦桔梗、杏仁、薄荷、连翘、芦根、生甘草
2.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属于( )
A.君药
B.臣药
C.佐助药
D.佐制药
E.反佐药
ANS:CD
解析:
君:羌活
臣:防风、苍术
佐:细辛、香白芷、川芎、生地黄、黄芩
使:甘草
3.银翘散的配伍特点是( )
A.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
B.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C.祛邪不伤正
D.凉而不遏
E.清、宣、降三法俱备
ANS: AB
解析:
C. 参苏饮
D.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4.败毒散中人参的作用主要是( )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补脾益气
D.大补元气
E.养阴生津
ANS: AB
5.桂枝汤的证治要点包括( )
A.恶寒
B.恶风
C.汗出
D.头项强痛
E.脉浮缓
ANS: BCE
解析:外感风寒表虚证:外感风寒,营卫不和----“太阳中风”“营弱卫强”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6.参苏饮的君药有( )
A.人参
B.苏叶
C.葛根
D.附子
E.半夏
ANS: B
解析:
君:紫苏叶
臣:葛根
佐:半夏、前胡、桔梗、陈皮、木香、枳壳、茯苓、人参
佐使:炙甘草(煎服时加入生姜、大枣)
四、简答题
1.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为什么要等量?其配伍意义何在。
桂枝汤证的病机是营弱卫强。营中阴气本虚,桂枝辛散,过用则温燥伤阴;卫中邪气强,白芍酸敛,量多则敛邪。二药用量相等,一散一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酸敛不碍邪,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2.什么叫“逆流挽舟”法?其主治原理是什么?
逆流挽舟法是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痢疾的一种治法。因其人脾气素虚,外邪陷里,使脾困湿盛,湿浊蕴结而成下痢。治当补脾益气,解表化浊,使陷之里之邪,仍从外解,俾阳气开发,湿浊内化,则表气疏通,下痢亦止。
五、论述题
1. 从小青龙汤方义分析入手,归纳其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等证。治当解表化饮。
方以辛温之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解表,且麻黄主入肺经,故兼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温阳化气,能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臣用辛热之干姜、辛温之细辛,温肺化饮,兼协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用辛苦而温之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但是,素有痰饮,脾肺本虚,纯用辛温,恐辛散耗气,温燥伤津,故伍酸甘之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令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阖,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之虞,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兼调和辛散酸收之性,为佐使之药。八味相伍,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综上所述,本方的配伍特点可归纳为:
(1)以麻、桂解表散寒,配白芍酸寒敛阴。辛散与酸收相配,使散中有收。
(2)姜、辛、夏温化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温化与敛肺相伍,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2.如何理解麻黄汤的配伍特点?
方中麻黄辛温,主入肺经,为发汗之峻剂,既开腠理、透毛窍,发汗以祛在表之风寒;又开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风寒外束,卫闭营郁,仅以麻黄开表散寒,恐难解营郁之滞,遂臣以辛温而甘之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既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又可温通营卫之郁。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之力较强,可使风寒去而营卫和。肺主宣降,肺气郁闭,宣降失常,故又佐以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宣降之权而平喘,又使邪气去而肺气和。使以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四药相伍,风寒得散,肺气得宣,诸症可愈。
如此,麻桂相须,开腠畅营;麻杏相使,宣降相宜。
3.大青龙汤主治中既有内热,为何还重用性温之麻黄?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毛窍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之风寒表实证。表寒证又与烦躁、口渴并见,这是因为阳盛之体,外受风寒,寒邪较甚,表气闭郁较重,致使阳气内郁而化热,热邪伤津则口渴;热无宣泄之径,扰于胸中则烦,烦甚则躁。综上所述,此证为风寒束表,里有郁热。法当发汗解表为主,兼清郁热。
所以,方中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其量为麻黄汤之倍,则开泄腠理,发汗散寒之力尤峻。桂枝辛温,解肌发汗,助麻黄解表而和营卫。石膏辛甘而寒,清里热并透郁热,二者同为臣药。麻黄得石膏,辛温发表而无助热之弊;石膏得麻黄,大寒清热而无凉遏之虞。寒温并用,表里同治,重在辛温发汗。
4.九味羌活汤配伍黄芩和生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本方用法之“若急汗”和“若缓汗”?临证运用时应如何权变本方之君、臣药?
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助热伤津,是为佐药。
“若急汗,热服,经羹粥投之”,是说要是到其急发汗的作用时,汤剂需要热服,并用加服热稀粥来助发汗之力,说明这个方剂是个发汗的方子,但是由于药物的发汗力弱,用热粥来助药力发其汗。“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是说要是取其慢慢发汗的作用时,药要温服,不用热粥、汤之类的来助期药力,让汗慢慢的发出来。
方中药备六经,临证当灵活权变。原书服法中强调:“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如神奇效。”明示本方当据病位的侧重,用药相应进退。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5.小青龙汤主治外感,为何伍以酸收的白芍和五味子?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方以辛温之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臣用辛热之干姜、辛温之细辛,温肺化饮,兼协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用辛苦而温之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但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者,纯用辛温,恐辛散耗气,温燥伤津,故而伍酸甘之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令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阖,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之虞,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兼调和辛散酸收之性,为佐使之药。八味相伍,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6.从主治病证、用药配伍及功用等方面鉴别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以及溢饮,以表寒为主,而后表气闭郁较重,致使阳气内郁而化热,而兼有烦躁等里热证。而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以里证为重,兼有表邪未解。
大青龙汤方中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其量为麻黄汤之倍,则开泄腠理,发汗散寒之力尤峻。桂枝辛温,解肌发 汗,助麻黄解表而和营卫;石膏辛甘而寒,清里热并透郁热,二者同为臣药。麻黄得石膏,辛温发表而无助热之弊;石膏得麻黄,大寒清热而 无凉遏之虞。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合,宣降肺气,以适肺性;生姜、大枣合用则和脾胃、调营卫,兼助解表、益汗源,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既缓辛温峻散之力,又调和诸药,且防石膏寒凉伤中,为佐 使药。诸药同用,发汗散寒之中又兼清解里热之效。综上所述,大青龙汤的功用为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小青龙汤方以辛温之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解表,且麻黄兼 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臣用辛热之干
姜、辛温之细辛,温肺化饮,兼协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用辛苦而温 之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然素有痰饮,脾肺本虚,纯用辛温,恐 辛散耗气,温燥伤津,故伍酸甘之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
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令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阖,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之虞,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 中,兼调和辛散酸收之性,为佐使之药。八味相伍,解表与化饮配合,
一举而表里双解。 综上所述,小青龙汤的功用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7.银翘散主治风热表证,为何配伍辛温之荆芥与淡豆豉?原书用法中为什么要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银翘散以薄荷、牛蒡子辛凉之品疏散上焦风热。但风温之邪居卫,恐惟用辛凉难开其表,遂入辛而微温之荆芥穗、淡豆豉协君药开皮毛以解表散邪,俱为臣药。
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如连翘、银花,不宜久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8.从麻黄与石膏配伍用量变化等方面阐述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主治、功用之异同。
方剂 |
麻黄 & 石膏 |
主治 |
功用 |
大青龙汤 |
麻黄:12g 石膏:18g
|
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溢饮
|
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
小青龙加石膏汤 |
麻黄:9g 石膏:6g
|
肺胀,心下有水气。 |
解表蠲饮,清热除烦 |
麻杏甘石汤 |
麻黄:9g 石膏:18g
|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
越婢汤 |
麻黄:12g 石膏:24g
|
风水夹热证。 |
发汗行水 |
9.柴葛解肌汤的配伍中是如何体现三阳同治的?
方中葛根味辛性凉入阳明,外透肌热,内清郁热。柴胡味辛性寒入少阳,善于祛邪解表退热。二药相须,解肌清热之力著,共用为君。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俱为臣药。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配合,三阳兼治,治阳明为主。
10.参苏饮与败毒散在主治病证、功用、配伍用药等方面有何异同?
参苏饮与败毒散皆佐入人参、茯苓、甘草,治气虚外感风寒之证。然败毒散以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等祛邪为主,以治风寒夹湿之表证;而参苏饮以苏叶、葛根配半夏、陈皮等,治外感表邪而内有痰湿之证。
11.如何理解再造散中芍药之配伍意义。
白芍酸甘而凉,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合桂枝有调和营卫之意,并制附、桂、羌、辛诸药之温燥。
12.麻黄细辛附子汤中麻黄与附子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方以麻黄为君,取其辛温,发汗散寒解表。以制附子为臣,取其大辛大热之性,温补阳气,助麻黄鼓邪外出。因麻黄发汗之力较峻,阳虚之人用之则恐损耗其阳,且阳虚更无力助其辛散表邪,遂与附子同用则无伤阳之弊,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之常用配伍。
六、分析题
1.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功用、主治病证。
麻黄9g 石膏18g 桑白皮9g 炙甘草6g 杏仁9g 枇杷叶6g 瓜蒌10g
本方系麻黄汤加桑白皮、瓜蒌、枇杷叶而成。方用石膏、麻黄共为君药,宣肺清热;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桑皮、瓜蒌、枇杷叶清热化痰、利肺止咳;甘草调和药性。七味药配伍,共奏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主治风热客肺,肺失宣降之喘咳,身热,咳嗽喘急,口渴,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1.D 2.E 3.C 4.B 5.C 6.D 7.B 8.D 9.A 10.A 11.D 12.A
13.D 14.A 15.C 16.C 17.B 18.C 19.D 20.D 21.B 22.B 23.B 24.C
25.A 26.B 27.D 28.B 29.C 30.B 31.D 32.C 33.A 34.E 35.C 36.A
37.C 38.D 39.C 40.D 41.D 42.A 43.E 44.D 45.D 46.E 47.C 48.C
49.C 50.B 51.D 52.B 53.C 54.D 55.A 56.C 57.B 58.E 59.A 60.E
61.B 62.E 63.A 64.E 65.D 66.A
67.AB 68.BCD 69.DE 70.ACDE 71.ABC 72.BD
73.CD 74.BCDE 75.ABE 76.ABCD 77.ABD 78.ABCDE
79.ACDE 80.ABCDE 81.ABC 82.
ACDE 83.ABCD 84.ABDE
85. 凡以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86. 三拗;桂枝加葛根
87.发汗解表;辛温解表
88.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89.生;生;干
90.辛凉解表;透疹解毒
91.发汗;解肌;透疹
92.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93.无汗而喘
94.外感风寒湿;里热
95.清泻里热;制约诸药辛燥伤津
96.脉浮缓;脉浮紧
97.佐;君
98.荆芥
99.散收结合;1:1
100.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101.小青龙;麻黄
102.金银花、连翘;辛散透邪外出
103.×,芳香透达→辛散轻扬
104.×,健脾→宣肺
105.√
106.×,散寒→祛湿
107.×,君→臣
108.√
109.×,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
110.×,麻黄汤→桂枝汤
111.×,暑湿→阴暑
112.×,解肌发表→解表散寒
113.×,细辛→桂枝
114.×,银翘散→桑菊饮
115.×,枳壳→甘草
116. 解表剂有发汗、解肌、透疹等功效。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凡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薄白、脉浮者,均为其适用范围。
117. 运用解表剂需要注意:
a.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b.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c.汤剂一般宜温服,服后避风寒,并增衣被,或啜热粥以助取汗。
d.汗出以遍身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恐病邪不解;汗出太过,易耗气伤津。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e.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不宜久煎,以免药力耗散,作用减弱。
f.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118.解表剂共有三类。一为辛温解表剂,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二为辛凉解表剂,具有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的表热证。三为扶正解表剂,有扶助正气,祛除外邪的作用,适用于体虚外感表证。
119.麻黄汤于桂枝汤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证。不同点在于麻黄汤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重在发汗平喘。而桂枝汤发汗力弱,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重在解肌调营卫。
120.银翘散与桑菊饮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具有辛凉透表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表证以及温病初起。不同点在于银翘散用金银花配伍荆芥、豆豉、
牛蒡子、竹叶,故而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主治表证与热毒较重者。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故而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之力逊于银翘散,故为“辛凉轻剂”,主治表证与热毒较轻而咳嗽明显者。
121. 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口苦微渴等胆热津伤证,故用黄芩以清胆热,生地黄滋阴生津,又制约辛温之品伤阴之弊。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郁化热而见里热烦躁,故用石膏清除烦热。
123.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倍麻黄,即12g,并加生姜9g。虽有石膏如鸡子大(18g),但仍不失辛温之性,故属于辛温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18g,石膏用量倍于麻黄(9g),可制约辛温之性,故属于辛凉解表剂。
124.两方皆可解表散寒,疏风祛湿,主治外感风寒湿证。不同点在于九味羌活汤发汗解表之力较强,且用生地黄、黄芩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口苦微渴之证。而败毒散解表之力不及九味羌活汤,且用人参以扶正祛邪,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125.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其证是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伤寒论》谓其“太阳中风”“营弱卫强”。“卫强”是指卫中邪气盛;“营弱”是指营中阴气弱。中风者,乃外受风寒,但以风邪为主。风邪外感,风性疏泄,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恶风、发热、汗出。此汗出为病汗,病汗不祛邪。
故用桂枝解肌发表,白芍敛阴和营,一散一敛,微微发汗,此汗为药汗,药汗祛邪,且不伤正。
12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本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肺,或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热邪充斥内外,则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扇;若表邪未尽,或肺气闭郁,则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治当清肺热,止咳喘,兼以疏表透邪。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解表。因此,运用此方不必限于有无外邪,有汗无汗,应当以,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而重在温肺化饮。运用此方须有里饮,外邪有无皆可。因此,小青龙汤治的咳喘,必见痰多而稀,色白等才能运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由于热壅于肺,肺失宣降,而有咳逆气急,甚则鼻扇。故而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解表。因此,运用此方不必限于有无外邪,有汗无汗,应当以,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128.风热者宜辛凉宜透,风寒者宜辛温发汗,两者不可误用。辛温解表是以辛温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其发汗力一般较强。辛凉解表是以辛凉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治疗外感风热表证及麻疹初期之疹发未透,发汗力一般较弱,但有一定的宣透作用。
129.解肌是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方法。包括辛温解肌及辛凉解肌。桂枝汤是辛温解肌的代表方,柴葛解肌汤是辛凉解肌的代表方。桂枝汤主治卫强营弱而致的风寒表虚证,症状有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是为外受风寒,但以风邪为主。风邪外感,风性疏泄,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恶风、发热、汗出。若此时重发其汗,必导致营阴更虚,邪不去,反入里。因此,桂枝汤以桂枝、生姜配芍药、大枣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以达解表而不伤阴。
柴葛解肌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郁化热证。是由于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少阳,故属三阳合病。若单用辛温之药重发其汗,必导致热盛阴伤之弊。因此,本方适用柴胡、葛根配羌活、白芷,加辛甘大寒的石膏,以解肌为主,轻发其汗,以达解肌清热的目的。
130.败毒散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补气元气。后世推广用于年老、产后,大病后尚未复元,以及素体虚弱而感风寒湿邪者。人参为佐药,意在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使祛邪不更伤正气,且可防邪复入。此外,人参也可生津液以资汗源,以防汗之无汗,有利于鼓邪外出。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