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总论: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一、填空题
1.____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____的体现,即“____”,“____”。
ANS: 治法 治法 方从法出 法随证立
2.温法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三种。
ANS: 温中散寒 温暖肝肾 回阳救逆
3.清代____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____》中说:“论治病之方又以____八法尽之。
ANS: 程钟龄 《医学心悟》 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二、单项选择题
1.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 )
A.汪昂
B.程钟龄
C.罗美
D.吴鞠通
E.王孟英
ANS:B
2.提出中医“八法”的医书是( )
A.《医学心悟》
B.《医方考》
C.《医方集解》
D.《古今名医方论》
E.《医林改错》
ANS:A
三、多项选择题
1.汗法可用于治疗( )
A.外感表证
B.疹出不透
C.疮疡初起
D.里热实证
E.饮食停滞
F.水肿、泄泻、疟疾见表证者
ANS:ABCF
2.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 )
A.和解少阳
B.开达膜原
C.滋补肝肾
D.回阳救逆
E.调和肝脾
F.调和寒热
ANS:ABEF
解析:C.补法 D.温法
3.下列哪些属于“消法”范畴( )
A.消食导滞
B.行气
C.活血
D.化痰
E.利水
F.驱虫
ANS:ABCDEF
4.戴天章所言之和法包括( )
A.寒热并用
B.行气活血
C.补泻合剂
D.苦辛分消
E.表里双解
F.平其亢厉
ANS:ACEF
四、简答题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皆为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法是在审明病因、辨清证候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方剂则是在治法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配伍而成的药物有序组合,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只有治法与病证相符,方剂的功用与治法相同,才能邪去正复。
2.和法的定义、适应证和分类各是什么?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
👇👇答案👇👇
1.A 2.C 3.D 4.B 5.D 6.E 7.C 8.E 9.C 10.D 11.A 12.B
13.E 14.C 15.C 16.C 17.C 18.D 19.ABCD 20.ABCDE 21.ABCDE
22.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通泄大便的方法,使停留于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
23. 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的方法,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治法。
24. 下;和;消;补
25.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26.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27. 组方;方剂;治法;以法统方
28. ×,寒、热→消、补
29.
√
30.
√
31.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凡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均可用汗法治疗。
32.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病证。
33.
(看上面之前的简答题第一题)
34.
(看上面之前的简答题第二题)
35.
消法与下法均可治疗有形实邪,但在适应病证上有所不同。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证俱实,邪在肠胃,必须速除,且可从下窍而出者。反之,消法所治,病势较缓,主要是邪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瘕痞块、痰核瘰疬等,难以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两者可配合使用,并依据病情之寒热,与温法、清法合用。若属于正虚者,又需与补法配合应用。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