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十三章 消导剂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十三章 消导剂 选择题 名词解释 27. 凡以消食运脾、化积导滞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各种食积证的方 剂,统称为消食剂。 填空题 是非改错题 简答题 42. 保和丸为治疗 “ 一切食积 ” 轻证之常用方。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苦而微寒之连翘,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   43. 健脾丸的配伍特点为消补兼施,补重于消,补而不滞,消中寓清。本方人参、白术、茯苓用量居多,重在补气健脾运湿以止泻,共用为君。臣以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再佐肉蔻、山药健脾止泻;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且使全方补而不滞;黄连清热燥湿,以除食积所生之热。甘草补中和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共用,使脾健、食消、气畅、热清、湿化。因本方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化热证,故配伍苦寒之黄连,以清热燥湿。其性虽苦寒,易于伤胃,但配伍在大队补益脾胃的药物之中,且经酒炒,故其苦寒之性减弱,又无碍胃之弊。   44.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砂仁、陈皮,均有健脾益气和胃之功,均可治疗腹泻。但参苓白术散还配有薏苡仁、莲肉、扁豆、桔梗、大枣,故治脾虚挟湿之泻;而健脾丸则配有山楂、神曲、麦芽、木香、黄连、肉豆蔻,健脾作用逊于参苓白术散,且兼消食导滞与清热之效,长于治脾虚食滞之泻。   45. 枳术丸由枳实、白术组成。之所以说本方是消补结合,以补为主的方剂,理由是:其一,方中白术用量二倍于枳实为君,重在健脾祛湿;其二,枳实乃破气导滞之品,但经“麸炒”,而得谷气之助,则又加强了健脾之功;其三,全方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取荷叶养脾胃而升清之用,更助白术健脾益胃。因此,枳术丸用药重在健脾升清,次在和胃降浊。   46. 两方均为消补兼施之剂,前方重用枳实、厚朴,消重于补,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主治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于寒,实多虚少之心下痞满,后方健脾药居多,重在健脾消食,补重于消,适宜于脾虚停食。   47. 方中以苦寒之大黄为君药,攻积泻热,使积滞湿热从大便而下。以苦辛微寒之枳实为臣,行气化滞,既助大黄攻积之力,又解气滞之腹满痞痛;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脾,使食消而脾胃得和。病属湿热,故佐苦寒之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且可厚肠止痢;茯苓、...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十七章 祛痰剂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十七章 祛痰剂 答案: 选择题 名词解释 66. 凡以消除痰涎作用为主,用于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是非改错题 填空题 简答题 93. 凡以消除痰涎作用为主,用于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属于 “ 八法 ” 中 “ 消法 ” 的范畴。痰随气而升降流行,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诚如庞安常所言: “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 故祛痰剂中常配伍理气药。至于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又常结合软坚散结之品,随其虚实寒热而调之。   94. 滚痰丸主治实热老痰证。治宜泻火逐痰。方中礞石味甘咸而性平质重,咸能软坚,质重沉坠,下气坠痰以攻逐陈积伏匿之顽痰,并平肝镇惊而治痰火上攻之惊痫,且制以火硝,《本草问答》谓: “ 礞石,必用火硝煅过,性始能发,乃能坠痰,不煅则石质不化,药性不发。又毒不散,故必煅用。 ” 煅后攻逐下行之力尤强,为治顽痰之要药,故以之为君。   95. 二陈汤主治湿痰证。方中用半夏、橘红等药燥湿化痰,恐辛温香燥耗肺伤阴,故配伍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且有 “ 欲劫之而先聚之 ” 之意,为佐药。   96.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证。症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其功效为化痰息风,健脾祛湿。本方乃二陈汤去乌梅,加天麻、白术、大枣而成。方中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甘平而润,入肝经,善于平肝息风而止眩晕。二者配伍,长于化痰息风, “ 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 ” ,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本,与半夏、天麻配伍,加强化痰息风之效,共为臣药。橘红理气化 痰,使气顺痰消,为佐药。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 胃。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之效。   97. 祛痰剂中每多配伍健脾祛湿之药,有时酌配益肾之品,以杜绝生痰之本,而图标本同治,因痰饮常由湿聚而成,而湿主要源之于脾。正如《医宗必读》中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强调治痰当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然痰饮与肾亦有密切关系,如肾不至水,则水泛为痰,故《景岳全书》中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张介宾并指出...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十六章 祛湿剂

【方剂学练习题】 各论:第十六章 祛湿剂 答案 选择题 名词解释 147. 凡以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为袪湿剂。   填空题 是非改错题 简答题 230. 湿与水异名而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湿邪为患,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与内湿又常相兼为病。大抵湿邪在外在上者,可微汗疏解以散之;在内在下者,可芳香苦燥而化之,或甘淡渗利以除之;水湿壅盛,形气俱实者,又可攻下以逐之;湿从寒化者,宜温阳化湿;湿从热化者,宜清热祛湿;湿浊下注,淋浊带下者,则宜分清化浊以治之。故本章方剂分为化湿和胃剂、清热祛湿剂、利水渗湿剂、温化寒湿剂、祛湿化浊剂、祛风胜湿剂六类。其中,外湿之证,治以汗法为主者,已于解表剂中论述;水湿壅盛,治以攻逐水饮者,已于泻下剂中论述。   231. 在水液代谢中,除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外,也与三焦膀胱相关。三焦气阻则决渎无权,膀胱不利则小便不通,是以畅三焦之机,化膀胱之气,均可使水湿有其去路。   232. 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233. 平胃散 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以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而厚为辨证要点。本方中药物辛苦温燥,易耗气伤津,故阴津不足或脾胃虚弱者及孕妇不宜使用。   234. 藿香正气散以藿香为君,其用量最重,而且藿香辛温芳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和中,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重用为君。   235. 藿香正气散 组方特点为 表里同治而以除湿治里为主,脾胃同调而以升清降浊为要。方中藿香辛温芳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和中,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重用为君。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助运,除湿和中以止泻,助藿香内化湿浊以止吐泻,同为臣药。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加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用为使药。诸药相合,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寒热、吐...